所在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动态 > 正文

农学园艺学院“博爱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圆满收官:以园艺疗愈托举特殊儿童成长梦

2025-07-16  阅读次数:

以青春之名,赴志愿之约。6月26日至7月16日,农学园艺学院“园艺耕心润童梦,博爱青春伴成长”暑期社会实践团,携手句容博爱学校6名特殊儿童,开展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博爱、奉献、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指引,创新构建“园艺疗法+精准帮扶”模式,依托农学专业优势,打造生命教育新载体,书写了农林学子的责任担当。

专业赋能,筑牢实践根基

活动以“专业赋能乡村,青春奉献社会”为宗旨,前期通过系统化培训(含活动实施、应急处理、沟通技巧等)为志愿者赋能,后期结合专业资源设计自然教育、园艺手工等活动,实现专业知识与公益服务的深度融合。这种“专业+公益”的实践模式,既保障了服务专业性,又为特殊儿童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成长支持。

温情关怀,构建个性化连接

志愿者们采用“家访+专属互动”的新模式,通过家长访谈精准掌握特殊儿童需求,借助趣味手工、益智游戏等互动方式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用温暖消融沟通障碍,让关怀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志愿者以“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温情,为后续活动奠定情感基础。

红色铸魂,厚植精神底色

将红色教育与成长引导相结合,打造“革命历史+时代楷模”双线学习模式。在新四军纪念馆,志愿者通过沉浸式讲述带孩子们触摸历史温度;在赵亚夫事迹馆,孩子们从“三农”精神中感悟责任与担当。这种实现“历史记忆+精神传承”的双重教育,让特殊儿童在红色文化浸润中拓宽精神成长维度。

非遗融合创新疗愈模式

将“非遗+园艺”有机融合,设计中药粮食画、扎染、香囊等6场特色活动。以五谷药材为颜料、以植物染料为媒介、以草木香气为载体,让特殊儿童在动手实践中触摸非遗文化肌理,同时通过植物认知、手工创作等园艺元素实现疗愈效果,达成“文化传承+身心发展”的双向赋能。

自然教育,五感联动探索生命

依托农业资源打造“沉浸式自然课堂”,通过甜瓜采摘、空气凤梨触摸、树皮拓印、菌菇观察、植物喷绘等“五感体验”活动,引导特殊儿童近距离感知植物生长与生态奥秘。在菌菇观察中,孩子们发现菌丝如“白色网络”般连接土壤,一位孩子惊叹:“原来地下也有一个世界!”自然认知与劳动教育的结合,让“亲近自然”成为特殊儿童认识世界、建立自信的重要途径。

双向成长,深化实践价值

这场实践是特殊儿童与志愿者的双向成长之旅,更是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的深度交融。孩子们用粮药作画、以菌菇为友、借扎染传情,在触摸自然、感知文化中重新定义“成长”;志愿者则在服务中深化“知农爱农”情怀,领悟“教育”的本质——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用尊重与耐心唤醒生命内在的光芒。正如志愿者代表所言:“我们教会他们的或许有限,但他们教会我们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未来,农学园艺学院将持续立足农学、园艺专业特点,将传统文化、生态教育融入实践场景,让“博爱”成为可触摸的温度、可感知的行动。我们坚信,在多元关爱中,“折翼天使”终将振翅高飞;在时代使命的召唤下,青春力量必将更加坚韧。而爱与希望的种子,也将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绽放出更璀璨的时代之花。


下一条:畜牧兽医学院学子在第三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多项荣誉

关闭

主办单位: yl7703永利官网

Copyright@2007yl7703永利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3184号
地址:江苏省句容市文昌东路19号   网址:

 招生咨询电话:400-105-6166、0511-87290888